供给侧改革,湖南如何发力

来源:企业减负

阅读:292次

发表时间:2015年12月30日

——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·措施篇

    最近,“供给侧”成了高频热词。
    11月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、李克强总理先后多次论述“供给侧改革”;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    那么,供给侧改革对湖南有何意义?湖南如何着力供需两侧,增强经济发展动力?27日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,围绕明年湖南经济发展目标,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需求进行了部署。
 
      为何需要供给侧改革
    解决高端供应、中低端需求严重不足
    在经济学中,投资、消费、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,这属于“需求侧”。而与之对应的“供给侧”,则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。
    举例来说,在刚刚过去的“双十一”、“双十二”电商大战中,美国的苹果手机、日本的电饭煲等都成了网购一族热抢的商品。可是,国内的相同产品中,如此受欢迎的高端货却不多见。
    这背后折射出我国长期对“供给侧”的疏忽,造就了当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。
    所谓“供给侧”改革,就是从供给、生产端入手,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。
   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分析,当前,影响我省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既有总量问题,更有结构性问题;既存在低层次产业的产能过剩,也存在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。一方面,钢铁、有色、水泥等工业产能严重过剩,医药制造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库存增幅均超过20个百分点;另一方面,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,很多产业、产品层次低、附加值不高,不能满足个性化、优质化的消费需求。
    当前这种经济结构,导致湖南进出口总额罕见出现负增长的同时,海淘、境外代购风生水起。从省内来看,需求升级趋势明显,电信、文化娱乐、养老等消费快速增长,绿色、时尚、品质消费空间巨大。
    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解释,高端供应严重不足、中低端需求严重不足,这“两个严重不足”是我省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背景。
    “我省供需结构存在错位,必须直面以往片面注重需求刺激和需求管理带来的后遗症。” 省社科院副院长罗波阳分析,要转变调控思路,加大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。
   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我省的“供给侧”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: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,扶持实体经济,增加有效供给;基本要求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,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;根本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。
 
      供给侧改革,怎么改
    做好“加减乘除法”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
   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:明年要把供给侧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着力做好“加减乘除”,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。
    ——做“加法”,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    目前,我省服务业占比偏低,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7个百分点;工业内部结构不优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仅约10%,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在30%以上。
    因此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要朝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的方向,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,实施好对接《中国制造2025》、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支持节能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成长。
    例如,“工程机械之都”长沙,未来将实施“智能制造”三年行动计划,以装备产业为重点,着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。
    ——做“减法”,就是要减少行政干预,减轻企业负担。
    今年前10月,我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,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.4个百分点;冶金等大宗物资进出量大的产业,物流成本占到了采购成本的1/4;工业电价居高不下,项目投资方支付给部门指定的中介费用高,有的“红顶中介”收费甚至屡禁不止。
    减轻企业负担,需要打出“组合拳”,全方位着力、多措施并举,扶持实体经济,减少行政干预,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、税费负担、财务费用等。例如,江西为降低物流成本,对持有赣通卡的货车通行高速公路,实施比普通车辆多享受2个百分点的通行费优惠。吉林、云南、广西等省(自治区),今年纷纷下调了大工业用电的电价。
    ——做“乘法”,就是要充分释放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。
    我省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“双创”氛围渐浓,近年来新登记企业数及注册资本快速增长,可差距依然不小。截至今年11月,我省拥有市场主体254.86万户,其中企业主体50.03万户,分别只有湖北的59.2%、57.6%。
    差距就是潜力。明年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,发挥“双创”、“互联网+”集众智、汇众力的乘数效应,进一步打造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筹支撑平台,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。
    “小小打火机,卖到全世界”的邵东,近年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,吸引大众创业。邵东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沈志定介绍,邵东将立足本地,在小五金、打火机、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新项目,吸引更多邵商回流创业。
    ——做“除法”,就是要除去、化解过剩产能。
    目前,我省钢铁、有色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工业产能过剩。明年,我省还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规模工业企业。对那些长期亏损、债台高筑、无药可救的“僵尸企业”,必须停止补贴和保护,实现市场出清。
    省社科院副院长罗波阳分析,当前我省应加快对接融入“一带一路”等国家战略,加大“走出去”步伐,消化工程机械、钢铁等相对富裕的产能。
 
    供需平衡,如何实现
    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两端发力
   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明年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但并不是说适度扩大需求不重要了。而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,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、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中,实现供需平衡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。
    一是要增加投资有效性。
    省统计局分析,投资仍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。近年来,湖北、安徽的投资规模均大于我省;江西的经济总量比我省少约42%,可其投资只比我省少约28.7%。
    对此,我省明年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,更好地适应供给侧改革,推动投资稳速提质增效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明年的投资将更着重于经济的“短板”领域。
    以“最后一公里”水电气路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、城市地下管网、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生态移民搬迁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项目为重点,推进交通、能源、水利、信息“四张网”建设,对于我省尤为迫切,投资空间很大。
    同时,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投向,加强新兴产业投资。例如,长沙引进的投资50至100亿元的大项目,都是围绕该市项目建设“高精尖”导向实施,并在服务业“短板”上补强。今年,长沙现代服务业增速快于工业2至3个百分点,文化创意、旅游产业分别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    二是要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。
    我省拥有7300多万人的巨大消费市场,可消费率只有41%左右,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。
    从总体趋势判断,消费结构正在加快升级,传统消费有待充分释放,新型消费方兴未艾,教育文化、健康养老、体育健身、旅游休闲、信息、汽车和住房、绿色等消费潜力巨大。
    近期,湖南首家保税店在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开业,第一天就引发10万人次“爆棚”采购,成交额破3000万元。
    这表明,跨境电商等新兴消费业态在我省具有极大发展潜力,应加快提升湖南开放水平,一方面着力改善消费环境,完善消费政策,扩大消费信贷,积极引导境外省外消费回流;另一方面应提高有效供给能力,通过创造新供给,提高供给质量,扩大消费需求。
    省委政研室分析,通过拉长供给侧的“短板”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推动消费结构升级,全省经济发展将逐渐转入效益提升、创新驱动的轨道。
 
      “加减乘除”,推进供给侧改革
    柳德新
    发展经济,供给与需求,二者不可偏废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有效供给能力。这是看到了“病症”,找准了“病根”,开好了“药方”。
    当前,影响我省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,既有总量问题,更有结构性问题,特别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,很多产业、产品层次低、附加值不高,不能满足个性化、优质化的消费需求,导致人们出国买马桶盖、电饭煲甚至药品、牙膏等。矛盾的主要方面,不在需求侧,而是在供给侧。
   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要着力做好“加减乘除”,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。   
    做好“减法”“除法”,关键是减少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,减轻企业负担,化解过剩产能。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而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,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,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,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;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,坚决扭转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态势,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;要按照主动减量的要求,处理“僵尸企业”,特别是对于长期亏损、债台高筑、无药可救的企业,必须停止补贴和保护,实现市场出清,形成正向激励。
    做好“加法”“乘法”,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大力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按照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的方向,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;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方面,要再加把油、添把劲、给把力,发挥“双创”、“互联网+”集众智、汇众力的乘数效应;要提高劳动力、土地、资金、技术等全要素生产率。如,劳动力方面,要及时补充人口红利,抓好职业培训,优化人力资源结构;资金方面,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乱问题。
 
    “供给侧改革”
    成为“热词”
    11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“供给侧改革”,指出“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”。
    11月11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“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”。
    11月17日,李克强总理在“十三五”《规划纲要》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,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。
    11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再提“供给侧改革”,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,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,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,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。
    12月14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,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提高供需体系质量和效率,提高投资有效性。
    12月18日至21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,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,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。
 
[来源:湖南日报]

附件: